上海锦医堂中医门诊部

上海锦医堂中医门诊部

中西医联合 打造出好脸色

来源:上海锦医堂中医门诊部    发布日期:2016-12-12    免费在线咨询

  我们的肌肤往往会因各种原因变得又黄又黑,缺少光泽,尤其是过了25岁以后,皮肤暗沉现象频繁出现,有时就像蒙着一层黄气。这种被皮肤科医生谓之为“暗沉”的现象究竟是什么?

  西医观点:皮肤暗沉和老化紧密相关,紫外线是头号杀手。

  解决方案→在保湿的基础上防晒+美白。

  中医角度:从中医经络养生的理论看,面部不同部位出现的暗沉问题,其实反映出我们五脏六腑的健康状况。

  解决方案→“因地制宜”揉穴滋养。

  别总以为脸色暗淡涂点粉底遮掩一下,就能万事大吉。卸妆后真实的脸色记录着我们身体的秘密,是伪装不来的。  

  下颌暗沉

  位置:下巴处发黄、发暗,仿佛痘痕一片。

  把脉:中医将下颏部位,作为观察肾功能正常与否的区域,这个部位出现暗沉,肾精、肾水往往不足。

  医生支招 肾俞穴保养

  将掌心贴在位于后腰部的肾俞处——沿肋骨下缘向后,后腰部肌肉隆起处就是肾俞。自肾俞穴沿脊椎两旁向臀部之间方向快速擦动,约呈45度角,频率保持在80-100次/分,坚持3-5分钟。程凯教授特别推荐的这个小方法,能很好的滋养肾脏,帮助我们摆脱下颌暗沉的困扰。

  唇周

  位置:嘴巴周围颜色暗沉,尤其鼻下方与上唇之间肤色非常暗淡。

  把脉:根据中医的五脏五官的对应理论,脾开窍于口,唇周出现暗沉问题,你很可能脾胃失调。

  医生支招 食补+足三里穴疗

  除了多吃山药等补脾食物外,天冷时喝一点黄酒佐餐是最传统的补脾良方。再配合足三里穴的点压按摩,能很快解决脾胃失调的问题。

  眼周

  位置:眼眶四周。严重时,外眼角的附近出现黄斑。

  把脉:中医认为,当肝血不足或肝气不畅,眼睛及其周围的组织气血就会不流畅,迟缓的新陈代谢导致了暗沉的出现。

  医生支招 按摩太冲穴

  养肝明眼太冲穴位于足背面,从第一二脚趾中间向后轻轻按压,能摸到明显的骨间隙所造成的凹陷,就是太冲穴。用指腹按揉此穴即可平肝熄风,清肝明目。




标签:

钟文华

上海锦医堂坐诊

擅长运用中医辩证施治的原则,对各种不孕症及妇科疾病进行确切有效的治疗,在本市和国内中医界有较高…【详细】

萧力维

上海锦医堂坐诊

毕业于北京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师从中医专家吴中朝教授,在京硕士研究生期间,跟师学习中医知…【详细】

朱显玉

上海锦医堂坐诊

副主任医师 土家族特色中医专家 出生于中医世家,毕业于湖北省中医学院,拥有近50年的中医诊疗经验,…【详细】

劳继英

上海锦医堂坐诊

副主任医师 1975年毕业于上海中医药大学,从事中医临床工作43年,从医经验丰富,具有深厚的中医理论、…【详细】

刘爱华

上海锦医堂坐诊

擅长治疗:妇科月经不调、盆腔炎、内分泌失调、青春痘、更年期综合症等。治疗心脑血管病、“三高”症…【详细】

徐惠娟

上海锦医堂坐诊

中医科主任 60年代毕业于上海中医学院(现上海中医药大学),从事临床工作近50年,贯通中西医学,对各种…【详细】

朱良玉

上海锦医堂坐诊

主治医师 原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医生 上海雷允上、童涵春堂名老中医 上海中医药学会委员 海派…【详细】

郑国梁

上海锦医堂坐诊

执业医师 毕业于江西中医药大学,跟随江西名老中医叶家瑞先生从事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和预防,数十年…【详细】

赵国定

上海锦医堂坐诊

主任医师 原黄浦区中心医院副院长 1969年毕业于上海中医学院医疗系,黄浦区领衔特色专科中医心血管专科…【详细】

万健

上海锦医堂坐诊

副主任医师 出身于中医世家,自幼耳濡目染曾祖父衍习下来的祖传秘方,随后考入中医大学,进行系统学…【详细】

问:三种原因可能会早泄

答:导读:早泄一词,很打击男人的自信心,大多数男人认为早泄很没面子。其实它还是一种病,危害甚大。 它不...【详情】

问:别把小儿肠胃炎当肠胃感冒

答:小儿肠胃炎通常是由于病毒感染引起的,有时也会携带细菌,该疾病通常在10天左右不药而愈,但由于最初几...【详情】

问:生活中急性前列腺炎都有什么危害

答: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男性朋友觉得自己患上了前列腺炎,就很没有面子,失去男性那种尊严,其实,大家千...【详情】

地址:浦东新区张杨北路583号
健康热线:021-38870653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文章或图片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
医院地址:浦东新区张杨北路583号(文峰广场往南100米) 无假日门诊
乘车路线:地铁六号线五莲路站下;
公交791,799,815,455,405路张杨北路五莲路站下;
公交大桥四线,716,85,981,783路张杨北路博兴路站下。
沪卫(中医)网复审[2014]第1009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