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锦医堂中医门诊部

上海锦医堂中医门诊部

人体5个退烧穴 奇效甚好

来源:上海锦医堂中医门诊部      免费在线咨询

  冬天天气越来越冷了,很容易引起感冒,很多朋友发烧立即吃药或使用退热贴,但如果你遇上发烧却没有这些退烧药,那你怎么办呢?中医上有很多的退烧穴位,大家要学习一下,可以在关键的时候急救。那么中医的退烧穴位有哪些呢?

  中医解释发烧的原理

  体温高出正常标准,或自有身热不适的感觉。发热原因,分为外感、内伤两类。外感发热,因感受六淫之邪及疫疠之气所致;内伤发热,多由饮食劳倦或七情变化,导致阴阳失调,气血虚衰所致。内伤多虚,有阴虚发热、阳虚发热、血虚发热、气虚发热、虚劳发热、阳浮发热、失血发热等。

  几个常用的退烧穴位:

  大椎穴:

  大椎在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处,是督脉与身体十二正经中所有阳经的交会点,总督一身之阳,是解表退热的常用穴。在大椎穴,以三棱针点刺放血,加拔火罐效果更好。也可以做大椎穴按摩,配合推脊柱,即用食、中二指腹或掌根自上向下由大椎穴直推到尾骨,约推100—300次。

  十宣穴:

  即十指尖,共10个。十宣穴急救用途较多,民间广泛应用于热病、癫痫、小儿惊风等。高热时,用三棱针点刺放血,出血3—5滴为宜。

  曲池、合谷、外关穴:

  曲肘,横纹尽处,即肱骨外上髁内缘凹陷处为曲池。合谷俗称“虎口”,在第一掌骨与第二掌骨间凹陷中。曲池与合谷均属于手阳明大肠经,既能疏风解表,又能清泻阳明。外关在腕背横纹中点往上取两横指。外关穴是八脉交会穴之一,是解表退热的要穴。用毫针刺这3个穴,能降体温。也可按摩这3个穴,同时配合用食、中二指腹自腕横纹向上推向肘部约300次。

  刮痧疗法是人们常用的民间疗法之一,对高热也有奇效。可以选用上述穴位进行刮痧,也可以选背部沿督脉和膀胱经、腋窝、肘窝较大面积处,自上而下,先轻后重,刮至局部皮肤出现紫红色痧点即可。

  生活中的5大退烧方法,你学会了吗?抗击发烧的不适感,面对疾病,积极应对,快速退烧,健康是生活质量得以提高的基础,只有拥有健康的身体,我们才有享受美好的生活的必备条件。




标签: 人体 5个 奇效 退烧 甚好

张丽朵

上海锦医堂坐诊

张丽朵(坐诊时间:隔周周二上午) 副主任医师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 毕业于上海中医药大学,…【详细】

张彤

上海锦医堂坐诊

张彤( 坐诊时间:隔周周三上午 ) 副主任医师 全国第三批名老中医药学术思想继承人 师承上海市名中医叶…【详细】

胡建东

上海锦医堂坐诊

胡建东,主任医师、中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风湿病分会委员,师从上海市名…【详细】

孙卓君

上海锦医堂坐诊

孙卓君,上海市名中医教授、主任医师 、博士生导师,原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妇科主任。擅长:…【详细】

徐琴

上海锦医堂坐诊

徐勤 副主任医师 原上海市中医医院大内科(退休) 早年毕业于上海中医学院,师承众多中医名家,临床近五…【详细】

张本瑞

上海锦医堂坐诊

张本瑞(坐诊时间:每周四下午) 副教授 上海中医药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第五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详细】

程珂兰

上海锦医堂坐诊

程珂兰,副主任医师,原上海东方医院(南院)中医科主任。擅长:各类肿瘤疾病的治疗及术后的调理、消化…【详细】

隋淑芬

上海锦医堂坐诊

毕业于长春中医学院,曾参加吉林省全科医师培训学习并获得合格证书,曾进修于北京首都医科大学全科医…【详细】

陈元

上海锦医堂坐诊

陈元,副主任医师,师从全国名老中医唐汉钧教授,全国名中医工作室成员。从事中医临床工作20余年,对…【详细】

许朝霞

上海锦医堂坐诊

许朝霞,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擅长:哮喘、支气管炎、鼻炎、肺结节及月经不调、不孕不育…【详细】

问:三种原因可能会早泄

答:导读:早泄一词,很打击男人的自信心,大多数男人认为早泄很没面子。其实它还是一种病,危害甚大。 它不...【详情】

问:生活中急性前列腺炎都有什么危害

答: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男性朋友觉得自己患上了前列腺炎,就很没有面子,失去男性那种尊严,其实,大家千...【详情】

问:别把小儿肠胃炎当肠胃感冒

答:小儿肠胃炎通常是由于病毒感染引起的,有时也会携带细菌,该疾病通常在10天左右不药而愈,但由于最初几...【详情】

地址:浦东新区张杨北路583号
健康热线:021-38870653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文章或图片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
医院地址:浦东新区张杨北路583号(文峰广场往南100米) 无假日门诊
乘车路线:地铁六号线五莲路站下;
公交791,799,815,455,405路张杨北路五莲路站下;
公交大桥四线,716,85,981,783路张杨北路博兴路站下。
沪卫(中医)网复审[2014]第1009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