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锦医堂中医门诊部

上海锦医堂中医门诊部

中医推荐心脏病三款食疗偏方

来源:上海锦医堂中医门诊部    发布日期:2016-10-08    免费在线咨询

心脏病是一种会危及生命安全的疾病,与遗传和我们的饮食、生活都有关系,心脏病患者日常要好好的保养,饮食就是其中的一个方面,下面我们来看看心脏病三款食疗偏方。

一、鸭肉当归汤

食材:山药5片,红枣5颗,枸杞2小匙,川芎3片,当归1根,鸭腿人300克

调味料:白胡椒粉,盐,鸡粉,料酒1大匙

做法:

1、鸭腿人洗净,切块,锅加点油,放入鸭肉炒香,加入料酒和水,煮分钟,将油沫捞出;

2、倒入其他所有材料,用小火煮20分钟,然后放调味料,再煮2分钟入味即可。

功效:鸭的脂肪类似于橄榄油,不会增加人体内的胆固醇量,常吃鸭肉能够预防心脏病的患病概率。

二、洋葱当归猪心煲

食材:洋葱30克,猪心10个,当归片15克,人参3克

调味料:味精,盐

做法:

1、猪心、洋葱洗净,洋葱切块,猪心剖开,人参和当归片隔水炖软,然后将人参切片;

2、将炖好的人参、当归填入猪心里,放进锅里,倒入清水、洋葱、盐,用小火炖,炖到猪心熟烂;

3、炖好后将猪心中的当归去除,调入味精,喝汤吃猪心、人参、洋葱。

功效:洋葱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其精油中含有可降胆固醇的含硫化合物,还能激活血溶纤维蛋白活性的成分,洋葱中的硫氨基酸等物质,具有降血脂的作用,可扩张血管,降低外周血管和冠状动脉的阻力,对降血压、降血脂、预防冠心病有辅助作用。

三、山楂桂圆瘦肉汤

食材:生姜2片,蜜枣2颗,瘦肉250克,桂圆肉、山楂各15克

调味料:盐

功效:

1、生姜、蜜枣、山楂、瘦肉洗净,瘦肉切块;

2、汤锅加水,先用大火煮沸,加入所有的食材,改用小火慢煲,煲2小时后加盐调味。

功效:经常吃山楂能保持血液畅通,降低血管阻塞的概率,有效预防心脏病的发生,心脏病患者可以常喝该食疗汤,但是山楂一次性不能吃太多,避免胃酸过多。

心脏病三款食疗偏方是什么,通过我们的介绍,大家应该有所了解了,很多的人只是知道心脏病不能生气,不能情绪过于激动,当然还要注意日常的饮食。




标签:

钟文华

上海锦医堂坐诊

擅长运用中医辩证施治的原则,对各种不孕症及妇科疾病进行确切有效的治疗,在本市和国内中医界有较高…【详细】

萧力维

上海锦医堂坐诊

毕业于北京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师从中医专家吴中朝教授,在京硕士研究生期间,跟师学习中医知…【详细】

朱显玉

上海锦医堂坐诊

副主任医师 土家族特色中医专家 出生于中医世家,毕业于湖北省中医学院,拥有近50年的中医诊疗经验,…【详细】

劳继英

上海锦医堂坐诊

副主任医师 1975年毕业于上海中医药大学,从事中医临床工作43年,从医经验丰富,具有深厚的中医理论、…【详细】

刘爱华

上海锦医堂坐诊

擅长治疗:妇科月经不调、盆腔炎、内分泌失调、青春痘、更年期综合症等。治疗心脑血管病、“三高”症…【详细】

徐惠娟

上海锦医堂坐诊

中医科主任 60年代毕业于上海中医学院(现上海中医药大学),从事临床工作近50年,贯通中西医学,对各种…【详细】

朱良玉

上海锦医堂坐诊

主治医师 原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医生 上海雷允上、童涵春堂名老中医 上海中医药学会委员 海派…【详细】

郑国梁

上海锦医堂坐诊

执业医师 毕业于江西中医药大学,跟随江西名老中医叶家瑞先生从事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和预防,数十年…【详细】

赵国定

上海锦医堂坐诊

主任医师 原黄浦区中心医院副院长 1969年毕业于上海中医学院医疗系,黄浦区领衔特色专科中医心血管专科…【详细】

万健

上海锦医堂坐诊

副主任医师 出身于中医世家,自幼耳濡目染曾祖父衍习下来的祖传秘方,随后考入中医大学,进行系统学…【详细】

问:三种原因可能会早泄

答:导读:早泄一词,很打击男人的自信心,大多数男人认为早泄很没面子。其实它还是一种病,危害甚大。 它不...【详情】

问:别把小儿肠胃炎当肠胃感冒

答:小儿肠胃炎通常是由于病毒感染引起的,有时也会携带细菌,该疾病通常在10天左右不药而愈,但由于最初几...【详情】

问:生活中急性前列腺炎都有什么危害

答: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男性朋友觉得自己患上了前列腺炎,就很没有面子,失去男性那种尊严,其实,大家千...【详情】

地址:浦东新区张杨北路583号
健康热线:021-38870653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文章或图片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
医院地址:浦东新区张杨北路583号(文峰广场往南100米) 无假日门诊
乘车路线:地铁六号线五莲路站下;
公交791,799,815,455,405路张杨北路五莲路站下;
公交大桥四线,716,85,981,783路张杨北路博兴路站下。
沪卫(中医)网复审[2014]第1009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