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锦医堂中医馆

上海锦医堂中医馆

中医减肥补补课 细说减肥中药

来源:上海锦医堂中医馆    发布日期:2017-01-24    免费在线咨询

  中药通过健脾、活血行气等方法调理脏腑和内分泌,使身体气血运行状态更佳,将毒素排除体外,加速新陈代谢。不过中药也是药,但凡是药材都有它的药性和禁忌,所以,中药减肥也不会是百分之百安全的。因此,在选择中药减肥的时候需要对药材的药性进行一定的了解,这样对身体还会没有危害。

  用作修身美体的中药材,大致可按其药效分成四大类:

  消导药:

  例如:山楂、谷芽、麦芽等,作用是消积滞(中医术语称消食导滞)。特别是山楂,它含多种酸类,如:苹果酸、柠檬酸、琥珀酸等,可促进胆汁和胃液分泌,帮助分解油腻,对付动物性脂肪尤其见效。

  利水渗湿药:

  例如:泽泻、云苓、车前子等,作用是利湿,可帮助排出体内多余水份。服後可增加排尿量,解湿热,消水肿。

  泻下药:

  例如:大黄、蕃泻叶、首乌等,作用是加强肠道蠕动,速通大便。其中大黄含大黄素等?琨衍生物,性质苦寒,可攻下燥结秘固之宿便,药性猛烈。首乌则润肠轻泻,性质腻滞,令人产生饱的感觉。

  降脂药:

  例如:丹参、草决明、桑寄生、鸡血藤等。丹参属理血药,能扩张周边血管,降压消脂,与鸡血同属补益药。

  但上述四类减肥中药各有利弊:

  消导药最安全,但愈吃愈开胃,因为清除了肠胃堆积的废物以後,内里空空如也,很难按捺得住大吃一顿的欲望。

  利水渗湿药初用颇收效,磅数一定减,特别是对於水肿型肥胖人士而言。但长用会干扰正常运化,伤脾伤肾阴,得不偿失。

  泻药更危险,短时间服用或可藉通便减去胃腩,但时间一长,肠子可因此失去弹性,以後不懂自己运作,严重妨碍日後的排功能、营养吸收和分解。

  降脂药较安全,只要你属於体内储存过量脂肪和胆固醇之人,常吃可保血管畅通,不虞脂肪球堵塞冠状动脉,引发严重病变。

  温馨提示:俗话说是药三分毒,但凡使用药物减肥的多少对身体都会或多或少的影响,所以减肥医生还是建议大家靠节制食欲和运动来进行减肥,瘦的漂亮减的健康才是王道!




标签: 中医 减肥 减肥中药

赵国定

上海锦医堂坐诊

主任医师 原黄浦区中心医院副院长 1969年毕业于上海中医学院医疗系,黄浦区领衔特色专科中医心血管专科…【详细】

劳继英

上海锦医堂坐诊

副主任医师 1975年毕业于上海中医药大学,从事中医临床工作43年,从医经验丰富,具有深厚的中医理论、…【详细】

万健

上海锦医堂坐诊

副主任医师 出身于中医世家,自幼耳濡目染曾祖父衍习下来的祖传秘方,随后考入中医大学,进行系统学…【详细】

王群

上海锦医堂坐诊

副主任医师 副研究员 原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中医内科专家 从事中医与中西医结合内科临床医疗、科研工作…【详细】

朱良玉

上海锦医堂坐诊

主治医师 原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医生 上海雷允上、童涵春堂名老中医 上海中医药学会委员 海派…【详细】

崔继芬

上海锦医堂坐诊

崔继芬,毕业于山东中医药大学,从事妇科临床工作二十余年,曾在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进修,跟随南京…【详细】

钟文华

上海锦医堂坐诊

擅长运用中医辩证施治的原则,对各种不孕症及妇科疾病进行确切有效的治疗,在本市和国内中医界有较高…【详细】

李作生

上海锦医堂坐诊

自幼从师学医,勤求良训,博采众长,临床经验丰富。以中医理论的五大支柱(砭、针、灸、药和导引按跷…【详细】

杨连利

上海锦医堂坐诊

1976年毕业于山东中医药大学,曾任上海市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委员和心病分会委员,上海市中医药大学临…【详细】

潘鸣

上海锦医堂坐诊

潘鸣,针灸科、疼痛科老中医,内科、皮肤科老中医,1958年出生于中医世家,自幼深受父辈祖传中医文化熏…【详细】

问:别把小儿肠胃炎当肠胃感冒

答:小儿肠胃炎通常是由于病毒感染引起的,有时也会携带细菌,该疾病通常在10天左右不药而愈,但由于最初几...【详情】

问:更年期综合症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答:现实生活中工作压力大,心理负担重,以及情绪紧张的时候,人们往往容易生病,原因何在?医生认为,这就是...【详情】

问:预防失眠症要注意什么?

答:预防失眠症要注意什么? 主要应做好以下几方面: ①以清淡而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的饮食为宜。 ②参加气功,...【详情】

地址:浦东新区张杨北路583号
咨询电话:021-38870653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文章或图片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
医院地址:浦东新区张杨北路583号(文峰广场往南100米) 无假日门诊
乘车路线:地铁六号线五莲路站下;
公交791,799,815,455,405路张杨北路五莲路站下;
公交大桥四线,716,85,981,783路张杨北路博兴路站下。
沪卫(中医)网复审[2014]第1009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