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锦医堂中医馆

上海锦医堂中医馆

保持皮肤紧致 轻松抚平抬头纹

来源:上海锦医堂中医馆    发布日期:2016-11-28    免费在线咨询

  抬头纹形成原因

  1、当身体在大量的脱水的情况下,皮肤张力很失去弹性,这时前额会出现抬头纹。

  2、营养不良也是造成抬头纹的原因之一,当人们缺乏营养,身体过于消瘦时,皮下脂肪大减少,皮肤凹陷、干燥、脱屑、粗糙、皮肤松弛,前额较容易出现抬头纹。

  3、不良生活习惯、经常用手摸额前部,久而久之,皮肤拉长,还有的人爱皱眉头,久之抬头纹增多,还有的人洗脸方式不正确,忽略了人体的面部生理结构,也会导致抬头纹的出现。

  消除抬头纹的日常小技巧

  注意日常习惯

  预防抬头纹首先改掉坏毛病时刻保持昂首挺胸的姿势,看人时要正视对方,不要只抬眉眼不抬头地挑视,说话时也不要挑动眉毛,平时不要总抬额头,尽量避免出现表情纹。养成挺胸抬头的习惯、少皱眉头,这样不但能防抬头纹,还能使整个人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看起来自然年轻有活力。

  热敷+按压消除抬头纹

  做法:如果是疾病、脱水或缺乏营养等引起的,可以对症治疗。在外面工作的人要戴帽子。还可以经常用热毛巾在额头敷2~5分钟。每天晚上洗脸后,用右手四指并拢,在额前按摩,由左至右微微地用手指向下压。

  适当补充维生素A

  可以调节肌肤表皮及角质层的新陈代谢,有抗衰老和除皱的功效,还可以使已经严重角质化的皮肤恢复正常。补充维生素A可以常吃菠菜、胡萝卜、豌豆苗、青椒、南瓜、动物肝脏、奶及奶制品、鸡蛋等。

  注意防晒

  白天要涂防晒(以能防UVA、UVB的较为理想)。皮肤缺乏水分是会老化,所以每周做1~2次的保湿补水面膜,可以让肌肤提高含水度,以减轻皱纹的纹路。晚上洗脸后,可用新鲜的黄瓜片敷在额头上,能起到滋润肌肤,防止细纹产生的效果。最好配合一款适合自己肤质的防皱乳液等护肤品配合按摩,效果更好哦。

  注意洗头方式

  不要弯腰洗头,因为弯腰洗头必须向上聚紧额头,以免水进入眼睛,这样很容易长出抬头纹。所以站着洗头是最好的方式,当然也得顺便冲个澡。




标签: 维生素A 皮肤紧致 抚平抬头纹

赵国定

上海锦医堂坐诊

主任医师 原黄浦区中心医院副院长 1969年毕业于上海中医学院医疗系,黄浦区领衔特色专科中医心血管专科…【详细】

劳继英

上海锦医堂坐诊

副主任医师 1975年毕业于上海中医药大学,从事中医临床工作43年,从医经验丰富,具有深厚的中医理论、…【详细】

万健

上海锦医堂坐诊

副主任医师 出身于中医世家,自幼耳濡目染曾祖父衍习下来的祖传秘方,随后考入中医大学,进行系统学…【详细】

王群

上海锦医堂坐诊

副主任医师 副研究员 原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中医内科专家 从事中医与中西医结合内科临床医疗、科研工作…【详细】

朱良玉

上海锦医堂坐诊

主治医师 原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医生 上海雷允上、童涵春堂名老中医 上海中医药学会委员 海派…【详细】

崔继芬

上海锦医堂坐诊

崔继芬,毕业于山东中医药大学,从事妇科临床工作二十余年,曾在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进修,跟随南京…【详细】

钟文华

上海锦医堂坐诊

擅长运用中医辩证施治的原则,对各种不孕症及妇科疾病进行确切有效的治疗,在本市和国内中医界有较高…【详细】

李作生

上海锦医堂坐诊

自幼从师学医,勤求良训,博采众长,临床经验丰富。以中医理论的五大支柱(砭、针、灸、药和导引按跷…【详细】

杨连利

上海锦医堂坐诊

1976年毕业于山东中医药大学,曾任上海市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委员和心病分会委员,上海市中医药大学临…【详细】

潘鸣

上海锦医堂坐诊

潘鸣,针灸科、疼痛科老中医,内科、皮肤科老中医,1958年出生于中医世家,自幼深受父辈祖传中医文化熏…【详细】

问:别把小儿肠胃炎当肠胃感冒

答:小儿肠胃炎通常是由于病毒感染引起的,有时也会携带细菌,该疾病通常在10天左右不药而愈,但由于最初几...【详情】

问:更年期综合症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答:现实生活中工作压力大,心理负担重,以及情绪紧张的时候,人们往往容易生病,原因何在?医生认为,这就是...【详情】

问:预防失眠症要注意什么?

答:预防失眠症要注意什么? 主要应做好以下几方面: ①以清淡而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的饮食为宜。 ②参加气功,...【详情】

地址:浦东新区张杨北路583号
咨询电话:021-38870653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文章或图片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
医院地址:浦东新区张杨北路583号(文峰广场往南100米) 无假日门诊
乘车路线:地铁六号线五莲路站下;
公交791,799,815,455,405路张杨北路五莲路站下;
公交大桥四线,716,85,981,783路张杨北路博兴路站下。
沪卫(中医)网复审[2014]第1009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