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锦医堂中医馆

上海锦医堂中医馆

冬季护肺 必喝的三种小药茶

来源:上海锦医堂中医馆    发布日期:2016-12-19    免费在线咨询

  冬季是呼吸道疾病的高发季,许多城市的雾霾也让人们的呼吸道受伤。在此推荐几种护肺的小药茶,大家可根据需要选用。

  罗汉果茶。罗汉果甘、凉,能清肺止咳、润肠通便。取罗汉果5~8克,去壳掰碎,用沸水泡后放凉饮用,具有清热解毒、化痰止咳,养声润肺的作用。需要注意的是,罗汉果性寒,胃肠不好者不宜多用。

  四宝茶。即麦冬10克、桔梗6克、金银花10克、木蝴蝶3克泡水,能清肺润喉,生津利咽。这类茶性质较为平和,没有明显副作用,在人群上没有绝对的禁忌。但如果发现明显过敏症状,应及时停用。

  石斛煎水。它用于滋阴清热,有护肺的作用。如果经常觉得口干、喉咙痛,还用石斛泡水缓解。铁皮枫斗是较为名贵的石斛,每天可取10克泡茶,有条件者建议煎煮后取水服用,以利于发挥药效。痰湿重的人群(舌苔厚腻),脾胃虚寒者(拉肚子)最好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无论选择哪种药茶,都应少吃辛辣、油炸及干燥的膨化食品。除了喝药茶,还建议大家在冬季多吃一些润肺的瓜果和食物。梨是首选养肺润燥、润肠通便、预防咳嗽的水果。此外,金橘也有很好的止咳作用,每天可吃3次,每次5~6颗。更重要的是,要注意防寒保暖,避免感冒和发热。

  冬季补肺首选杏仁

  萝卜杏仁干姜梨,治咳有效不求医。按中医的理论,时脏对应,秋季属肺。立秋后是养肺、补肺或治疗肺部疾患的最好时节。补肺的有银耳、百合、猪肺、柿饼、枇杷、荸荠等。而其中当季最好的,非杏仁莫属。杏仁分甜杏仁和苦杏仁两种,甜杏仁滋润补肺功效更强。

  《本草纲目》中列举了杏仁的三大功效:润肺,清积食,散滞。杏仁富含蛋白质、微量元素和维生素。具有润肺、止咳、滑肠等功效,对干咳无痰、肺虚久咳等症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杏仁最好与薏米按1:5的比例一起熬粥,温热时喝;和猪肺一起炖汤,也有滋养缓和之效。当然,当零食吃的烤杏仁也能适当吃一些。甜杏仁和烤过的大杏仁在超市和农贸市场都能买到,苦杏仁一般在中药店出售,需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标签: 中医 药茶

赵国定

上海锦医堂坐诊

主任医师 原黄浦区中心医院副院长 1969年毕业于上海中医学院医疗系,黄浦区领衔特色专科中医心血管专科…【详细】

劳继英

上海锦医堂坐诊

副主任医师 1975年毕业于上海中医药大学,从事中医临床工作43年,从医经验丰富,具有深厚的中医理论、…【详细】

万健

上海锦医堂坐诊

副主任医师 出身于中医世家,自幼耳濡目染曾祖父衍习下来的祖传秘方,随后考入中医大学,进行系统学…【详细】

王群

上海锦医堂坐诊

副主任医师 副研究员 原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中医内科专家 从事中医与中西医结合内科临床医疗、科研工作…【详细】

朱良玉

上海锦医堂坐诊

主治医师 原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医生 上海雷允上、童涵春堂名老中医 上海中医药学会委员 海派…【详细】

崔继芬

上海锦医堂坐诊

崔继芬,毕业于山东中医药大学,从事妇科临床工作二十余年,曾在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进修,跟随南京…【详细】

钟文华

上海锦医堂坐诊

擅长运用中医辩证施治的原则,对各种不孕症及妇科疾病进行确切有效的治疗,在本市和国内中医界有较高…【详细】

李作生

上海锦医堂坐诊

自幼从师学医,勤求良训,博采众长,临床经验丰富。以中医理论的五大支柱(砭、针、灸、药和导引按跷…【详细】

杨连利

上海锦医堂坐诊

1976年毕业于山东中医药大学,曾任上海市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委员和心病分会委员,上海市中医药大学临…【详细】

潘鸣

上海锦医堂坐诊

潘鸣,针灸科、疼痛科老中医,内科、皮肤科老中医,1958年出生于中医世家,自幼深受父辈祖传中医文化熏…【详细】

问:别把小儿肠胃炎当肠胃感冒

答:小儿肠胃炎通常是由于病毒感染引起的,有时也会携带细菌,该疾病通常在10天左右不药而愈,但由于最初几...【详情】

问:更年期综合症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答:现实生活中工作压力大,心理负担重,以及情绪紧张的时候,人们往往容易生病,原因何在?医生认为,这就是...【详情】

问:预防失眠症要注意什么?

答:预防失眠症要注意什么? 主要应做好以下几方面: ①以清淡而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的饮食为宜。 ②参加气功,...【详情】

地址:浦东新区张杨北路583号
咨询电话:021-38870653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文章或图片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
医院地址:浦东新区张杨北路583号(文峰广场往南100米) 无假日门诊
乘车路线:地铁六号线五莲路站下;
公交791,799,815,455,405路张杨北路五莲路站下;
公交大桥四线,716,85,981,783路张杨北路博兴路站下。
沪卫(中医)网复审[2014]第1009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