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锦医堂中医馆

上海锦医堂中医馆

茶叶渣的十大神奇妙用

来源:上海锦医堂中医馆    发布日期:2017-02-10    免费在线咨询

  茶是一种受大众喜欢的饮料,一般大家喝完茶后剩下的茶叶渣都会倒掉,其实茶叶渣也是有很多用处的。

  一、清神醒脑:用过的茶叶,摊在木板上晒干,积累下来,可以用作枕头芯。据说,因茶性属凉,故茶叶枕可以清神醒脑,增进思维能力。

  二、治脚气:茶叶里含有多量的单宁酸,具有强烈的杀菌作用,尤其对致脚气的丝状菌特别有效。所以,患脚气的人,每晚将茶叶煮成浓汁来洗脚,日久便会不治而愈。不过煮茶洗脚,要持之以恒,短时间内不会有显著的效果。而且最好用绿茶,经过发酵的红茶,单宁酸的含量就少得多了。

  三、茶水漱口防龋齿:茶叶中含有氟元素,能起回齿作用。茶水属碱,能中和酸,可防龋齿发生,并能抑制某些病菌。

  四、消除黑眼圈:将用过的绿茶茶包风干,放在冰箱里冷藏,需要时取出2个,敷在黑眼圈上20分钟。注意茶包一定要足够干燥,否则茶的颜色可能会留在眼部,反而加深黑眼圈。

  五、除口臭:经常用茶水漱口,会感到口腔内清爽舒适、口臭也逃得远远的。取优质的茉莉花茶5克,用40毫升水冲泡30分钟,然后分早、中、晚三次含漱,冲泡的水温以80~90度为宜。

  六、天然护发剂:坚持用茶叶浸泡的水洗头,头发便会乌黑光亮。用一般的洗发液洗过头发后,再用茶水冲洗,可以去除多余的垢腻,使头发乌黑柔软、光泽亮丽,百分百天然滋养。

  七、吸附作用:把残茶叶晒干,铺撒在潮湿处,能够去潮。茶叶的吸附作用不但可以吸收水分还可以吸附灰尘,把茶叶撒在地毯或路毯上,再用扫帚拂去,茶叶能带走全部尘土。

  八、祛除蚊虫:把残茶叶晒干,放到厕所或沟渠里燃熏,可消除恶臭、驱除蚊蝇。

  九、去污渍:深色衣服上的油渍,用残茶叶搓洗能去污。用茶渣擦洗镜子、玻璃、门窗、家具、胶纸板及皮鞋上的泥污,去污效果好。

  十、促进生长:将残茶叶浸入水中数天后,浇在植物根部,可以促进植物生长。但是最好不要把茶叶倒在花盆里,因为不便打扫,会腐烂、有异味、生虫。




标签: 治脚气 消除黑眼圈 茶叶渣 清神醒脑

赵国定

上海锦医堂坐诊

主任医师 原黄浦区中心医院副院长 1969年毕业于上海中医学院医疗系,黄浦区领衔特色专科中医心血管专科…【详细】

劳继英

上海锦医堂坐诊

副主任医师 1975年毕业于上海中医药大学,从事中医临床工作43年,从医经验丰富,具有深厚的中医理论、…【详细】

万健

上海锦医堂坐诊

副主任医师 出身于中医世家,自幼耳濡目染曾祖父衍习下来的祖传秘方,随后考入中医大学,进行系统学…【详细】

王群

上海锦医堂坐诊

副主任医师 副研究员 原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中医内科专家 从事中医与中西医结合内科临床医疗、科研工作…【详细】

朱良玉

上海锦医堂坐诊

主治医师 原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医生 上海雷允上、童涵春堂名老中医 上海中医药学会委员 海派…【详细】

崔继芬

上海锦医堂坐诊

崔继芬,毕业于山东中医药大学,从事妇科临床工作二十余年,曾在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进修,跟随南京…【详细】

钟文华

上海锦医堂坐诊

擅长运用中医辩证施治的原则,对各种不孕症及妇科疾病进行确切有效的治疗,在本市和国内中医界有较高…【详细】

李作生

上海锦医堂坐诊

自幼从师学医,勤求良训,博采众长,临床经验丰富。以中医理论的五大支柱(砭、针、灸、药和导引按跷…【详细】

杨连利

上海锦医堂坐诊

1976年毕业于山东中医药大学,曾任上海市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委员和心病分会委员,上海市中医药大学临…【详细】

潘鸣

上海锦医堂坐诊

潘鸣,针灸科、疼痛科老中医,内科、皮肤科老中医,1958年出生于中医世家,自幼深受父辈祖传中医文化熏…【详细】

问:别把小儿肠胃炎当肠胃感冒

答:小儿肠胃炎通常是由于病毒感染引起的,有时也会携带细菌,该疾病通常在10天左右不药而愈,但由于最初几...【详情】

问:更年期综合症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答:现实生活中工作压力大,心理负担重,以及情绪紧张的时候,人们往往容易生病,原因何在?医生认为,这就是...【详情】

问:预防失眠症要注意什么?

答:预防失眠症要注意什么? 主要应做好以下几方面: ①以清淡而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的饮食为宜。 ②参加气功,...【详情】

地址:浦东新区张杨北路583号
咨询电话:021-38870653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文章或图片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
医院地址:浦东新区张杨北路583号(文峰广场往南100米) 无假日门诊
乘车路线:地铁六号线五莲路站下;
公交791,799,815,455,405路张杨北路五莲路站下;
公交大桥四线,716,85,981,783路张杨北路博兴路站下。
沪卫(中医)网复审[2014]第1009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