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锦医堂中医门诊部

上海锦医堂中医门诊部

惊蛰节气养生原则

来源:上海锦医堂中医门诊部    发布日期:2020-01-01    免费在线咨询

  惊蛰时节,蛰虫苏醒,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人与大地相应”,此时人体之阳气也顺应自然,向上向外疏发。因此,养生必须掌握春天之气升发舒畅的特点,注意保卫体内的阳气,使其不断充沛。凡是耗伤阳气、阻碍阳气的情况都应避免。这个养生原则贯穿到春季的饮食、情志、起居等各个方面。

  早睡早起去“春困”

  惊蛰要早睡早起,以去春困。“春困”是人体生理功能随季节变化而出现的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惊蛰要遵循自然规律。早睡早起,睡前用热水泡脚,并按摩足底涌泉穴,以促进睡眠。晨起可站在阳台或窗前,充分舒展身体,微睁双眼,凝视屋顶,然后双眼微闭,将双手搓热,捂在双眼上片刻,反复21次,可以保养眼睛,防止春天眼睛干涩。白天多到户外晒太阳进行日光浴,可以养人体之阳气,预防春困。

  附:《黄帝内经》说:“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行,广步于庭,披发缓行,以便生志。”

  穿衣下厚上要薄

  穿衣要下厚上薄。春季气候变化较大,天气时暖时寒,而人体腠理也开始变得疏松,对寒邪的抵抗能力便会减弱,所以,春天尤其是初春时节不宜过早除去厚衣。《千金要方》主张春时衣着宜“下厚上薄”。

  “春捂”保暖防感冒

  惊蛰节气阳气渐生,气候日趋暖和,但由于北方冷空气仍较强,气候变化大,且早晚与中午的温差很大,冷暖变幻无常,因而“春捂”尤为重要,不宜过早脱去御寒的衣物,感冒往往是在气温上升或出汗时脱去过多的衣服,突然着凉时被感染的。在天气回暖时,要适当地减少衣被,天气转寒时则要适当地增加衣被,不要怕麻烦。应根据天气变化,随时加减衣服,可以早晚穿披肩,避免风寒湿气的侵袭,预防感冒。

  预防疾病莫大意

  惊蛰后的天气明显变暖,不但各种动物开始活动,包括能引起疾病的细菌、病毒在内的微生物也开始生长繁殖,各种传染病也开始流行。因此要注意气象台对强冷空气活动的预报,当心冷暖变化,预防感冒、流感和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现代流行病学调查,春天属肝病高发季节,应注意养肝、保肝,防止春季传染病的流行。

  饮食清淡少油荤

  惊蛰天气明显变暖,饮食应清温平淡,宜多吃富含植物蛋白质、维生素的清淡食物,少食动物脂肪类食物。可多食用一些新鲜蔬菜及蛋白质丰富的食物,如春笋、菠菜、芹菜、鸡、蛋、牛奶等,以增强体质抵御病菌的侵袭。

  预防干燥可吃梨

  惊蛰时节,乍暖还寒,气候比较干燥,很容易使人口干舌燥、外感咳嗽。我国民间素有惊蛰日吃梨的习俗。生梨性寒味甘,有润肺止咳、滋阴清热的功效。

  另外,咳嗽患者还可食用莲子、枇杷、罗汉果等食物缓解病痛,饮食宜清淡,油腻的食物最好不吃,刺激性的食物,如辣椒、葱蒜、胡椒也应少吃。

  多甜少酸助升发

  饮食要多甜少酸。春季阳气初生时的饮食调养宜食辛甘发散之品,不宜食酸收之味。因为五脏与五味的关系中,酸味入肝,具收敛之性,不利于阳气的生发和肝气的疏泄。多食甜,少食酸,这样能补益人体的脾胃之气。

  情志戒怒忌抑郁

  情志要戒怒忌郁。按五行学说,春属木,与肝相应。因肝喜调达,有疏泄的功能,木有生发的特点,故肝也属“木”。肝,恶抑郁而喜调达。人们在春季一定要力戒暴怒,更忌忧郁,要做到心胸开阔,乐观向上,保持心境平和。

  出门谨防虫叮咬

  惊蛰时节温暖的气候条件利于多种虫类的苏醒和活动,外出踏青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草丛、树丛间的虫类动物,以免不小心触碰到损害皮肤甚至对身体造成其他更大的伤害。外出踏青最好带一些碱性肥皂和抗过敏的外用药物,万一被被昆虫咬伤后,首先用碱性液体冲洗伤口,再涂抹抗过敏的药膏以消除疼痛。另外,在野外旅游,特别是在林区和山区时,应注意自我保护,要穿长袖衣和长裤。如果发现有虫叮咬或皮肤有红斑,应及时到医院检查,千万不要麻痹大意。

  保暖莫忘避风邪

  惊蛰节气正处乍寒乍暖之际,风为这一节气的主气,此时的风邪最为猖狂,它会带动各种疾病到处肆虐。稍不注意,病菌就会侵犯人体,避风如避剑,早晨出门时为抵挡风寒预防感冒,可喝一碗红糖姜水。日常也可以自我进行经络按摩,如:大肠经、胆经(风齿、风市)、三焦经(翳风、耳门),经常按摩都可以起到防止邪风和抵抗病菌的作用。

  惊蛰养生重在护肝健脾

  惊蛰节气前后,冷暖空气交替开始频繁,冷空气尚显余威,有时还会长驱直入;暖空气与时俱进,势力渐强。南方阴雨开始增多,北方干燥多风。谚云:“惊蛰刮北风,从头另过冬”、“惊蛰过,暖和和,蛤蟆老角唱山歌”,可见初春乍暖还寒,气温忽高忽低,是惊蛰期间的天气特点。

  春季与肝相应,如养生不当,则可伤肝。现代流行病学调查,春天属肝病高发季节,应注意养肝、保肝,防止春季传染病的流行。

  传统医学认为,春属木,入味为酸,对应五脏为肝,顺应自然界生长生发之规律,春季容易肝风、肝火妄动,易引起心脑血管病及高血压病。因此,惊蛰时节饮食起居应顺肝之性,助益脾气,令五脏和平,主要以“春夏养阳”为原则,可适当多吃能升发阳气的食物,如韭菜、菠菜、荠菜等。春天肝气旺易伤脾,故惊蛰季节要少吃酸,多吃大枣、锅巴、山药等甜食以养脾,可做成大枣粥、山药粥。




标签: 养生 原则 节气 惊蛰

张翠英

上海锦医堂坐诊

张翠英 主治医师 从事中医工作50多年。擅长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哮喘、慢阻肺等呼吸道疾病,高血压、高…【详细】

钟文华

上海锦医堂坐诊

擅长运用中医辩证施治的原则,对各种不孕症及妇科疾病进行确切有效的治疗,在本市和国内中医界有较高…【详细】

萧力维

上海锦医堂坐诊

毕业于北京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师从中医专家吴中朝教授,在京硕士研究生期间,跟师学习中医知…【详细】

朱显玉

上海锦医堂坐诊

副主任医师 土家族特色中医专家 出生于中医世家,毕业于湖北省中医学院,拥有近50年的中医诊疗经验,…【详细】

劳继英

上海锦医堂坐诊

副主任医师 1975年毕业于上海中医药大学,从事中医临床工作43年,从医经验丰富,具有深厚的中医理论、…【详细】

刘爱华

上海锦医堂坐诊

擅长治疗:妇科月经不调、盆腔炎、内分泌失调、青春痘、更年期综合症等。治疗心脑血管病、“三高”症…【详细】

徐惠娟

上海锦医堂坐诊

中医科主任 60年代毕业于上海中医学院(现上海中医药大学),从事临床工作近50年,贯通中西医学,对各种…【详细】

朱良玉

上海锦医堂坐诊

主治医师 原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医生 上海雷允上、童涵春堂名老中医 上海中医药学会委员 海派…【详细】

郑国梁

上海锦医堂坐诊

执业医师 毕业于江西中医药大学,跟随江西名老中医叶家瑞先生从事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和预防,数十年…【详细】

赵国定

上海锦医堂坐诊

主任医师 原黄浦区中心医院副院长 1969年毕业于上海中医学院医疗系,黄浦区领衔特色专科中医心血管专科…【详细】

问:三种原因可能会早泄

答:导读:早泄一词,很打击男人的自信心,大多数男人认为早泄很没面子。其实它还是一种病,危害甚大。 它不...【详情】

问:生活中急性前列腺炎都有什么危害

答: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男性朋友觉得自己患上了前列腺炎,就很没有面子,失去男性那种尊严,其实,大家千...【详情】

问:别把小儿肠胃炎当肠胃感冒

答:小儿肠胃炎通常是由于病毒感染引起的,有时也会携带细菌,该疾病通常在10天左右不药而愈,但由于最初几...【详情】

地址:浦东新区张杨北路583号
健康热线:021-38870653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文章或图片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
医院地址:浦东新区张杨北路583号(文峰广场往南100米) 无假日门诊
乘车路线:地铁六号线五莲路站下;
公交791,799,815,455,405路张杨北路五莲路站下;
公交大桥四线,716,85,981,783路张杨北路博兴路站下。
沪卫(中医)网复审[2014]第1009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