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锦医堂中医门诊部

上海锦医堂中医门诊部

护牙小妙方 常按三穴位牙齿更坚固

来源:上海锦医堂中医门诊部      免费在线咨询

  损害牙齿的行为:

  l.刷牙时用力过猛

  刷牙时用力过猛会造成牙齿表层牙釉质与牙本质过分磨耗,导致牙齿过敏、牙髓暴露,甚至损失牙龈,使牙根暴露。

  2.经常咬过硬食物

  牙齿内存在一些纵贯牙体的发育沟、融合线,咀嚼硬物后,这些薄弱部位容易裂开。

  3.把牙齿当成万能工具

  经常用牙齿开瓶盖,咬包装袋等,容易导致牙齿折断、移位。

  4.经常只用一侧咀嚼

  经常偏侧咀嚼会造成肌肉关节及颌骨不平衡,轻者影响美观,重者可造成单侧牙齿的过度磨耗及颌关节的功效紊乱。

  5.经常把牙咬得“咯嘣”响

  经常如此会使牙齿过度磨耗,容易浮现牙折等症状。

  中医认为“齿为骨之余”、“肾主骨生髓”,因而肾精充足则骨髓生化有源,牙齿也就坚固不易脱落。平日按摩太溪、涌泉等肾经要穴可以起到补肾填精、强身固齿的作用,迎香、承浆、颊车、下关、合谷等穴位也有护牙功效。

  操作方法:

  1.用双手拇指或食指分别按揉面部迎香、承浆、颊车、下关穴,以及双手虎口处合谷穴,每次约30秒,可促进循环;

  2.按揉足心涌泉穴、足内踝处太溪穴约5~10分钟,每日1~2次,可补益肾精;

  3.四指并拢,用中等速度环绕唇部揉搓,以有温热感为准,可保护牙龈。

  另外,建议每天早晚各叩齿100次,对坚固牙齿很有帮助。

  老年人要想不掉牙,保护是关键,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早晚刷牙,盐水漱口

  老年人要坚持每天早晚用温水刷牙,临睡前刷牙比早晨刷牙更重要。此外,一日三餐后可用淡盐水漱口,漱口时要借用水的冲力尽量将牙缝中的食物残渣清除。

  2.饮食护齿

  少吃过热、过冷、过酸、过甜的食物;多吃粗粮以增强牙齿的咀嚼力量和自洁作用;多进食新鲜蔬菜与瓜果,给牙周组织提供足够的营养。

  除了以上的护牙常识之外,我们也要给牙齿进行定期的检查,如果出现牙齿疾病,那么就要及时的治疗,积极预防,避免牙齿疾病的发生。




标签: 护牙妙方 牙齿过敏

钟郁萱

上海锦医堂坐诊

钟郁萱 执业医师,中医内科学专业 简介 :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学硕士研究生,师从首都医科…【详细】

王家琳

上海锦医堂坐诊

王家琳 主任医师 从医多年,擅长治疗中医疑难病、糖尿病、甲状腺疾病、心脑血管病、内分泌代谢病及其…【详细】

郑虹

上海锦医堂坐诊

郑虹 副主任医师 原湖北省中医药大学附属湖北省中医院 简介 :毕业于湖北省中医学院,中共党员。从事…【详细】

鲁安养

上海锦医堂坐诊

鲁安养,从医40多年,副主任中医师,大学本科毕业,杨浦区第四届中医药学会理事。曾在中医药大学教授…【详细】

朱志平

上海锦医堂坐诊

朱志平,1957年出生于中医世家,著名老中医,事中医临床工作多年,毕业安徽中医药大学,自幼从医(首届…【详细】

葛千发

上海锦医堂坐诊

葛千发,出生以中医世家,神经内科、男科老中医,自幼随父习医,父亲与祖父成了启蒙老师,后毕业于江…【详细】

朱良玉

上海锦医堂坐诊

主治医师 原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医生 上海雷允上、童涵春堂名老中医 上海中医药学会委员 海派…【详细】

朱显玉

上海锦医堂坐诊

副主任医师 土家族特色中医专家 出生于中医世家,毕业于湖北省中医学院,拥有多年的中医诊疗经验,曾…【详细】

徐惠娟

上海锦医堂坐诊

中医科主任 60年代毕业于上海中医学院(现上海中医药大学),从事临床工作多年,贯通中西医学,对各种慢…【详细】

徐康才

上海锦医堂坐诊

主治医师 1969年毕业于南京军区医学院临床医疗系,工作于陆军后勤医院任内科军医,1976年转业至原上海陈…【详细】

问:三种原因可能会早泄

答:导读:早泄一词,很打击男人的自信心,大多数男人认为早泄很没面子。其实它还是一种病,危害甚大。 它不...【详情】

问:生活中急性前列腺炎都有什么危害

答: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男性朋友觉得自己患上了前列腺炎,就很没有面子,失去男性那种尊严,其实,大家千...【详情】

问:别把小儿肠胃炎当肠胃感冒

答:小儿肠胃炎通常是由于病毒感染引起的,有时也会携带细菌,该疾病通常在10天左右不药而愈,但由于最初几...【详情】

地址:浦东新区张杨北路583号
健康热线:021-38870653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文章或图片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
医院地址:浦东新区张杨北路583号(文峰广场往南100米) 无假日门诊
乘车路线:地铁六号线五莲路站下;
公交791,799,815,455,405路张杨北路五莲路站下;
公交大桥四线,716,85,981,783路张杨北路博兴路站下。
沪卫(中医)网复审[2014]第1009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