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锦医堂中医门诊部

上海锦医堂中医门诊部

四种吃法让你身体远离癌

来源:上海锦医堂中医门诊部      免费在线咨询

  癌症是每个人都非常害怕的一种疾病,对于人们来说,患癌如同被判处死刑,让人深受病痛的折磨,而且治愈的概率往往也比较小。俗话说“病从口入”,癌症大多也是由不健康的饮食造成的,吃得不对是容易增加患癌风险的,所以想要预防癌症,那么饮食上就要特别重视,学会四种吃饭就可以帮助我们远离癌症的困扰。

  一、少吃烫食

  自古以来,中国人讲究的就是“以礼待人”,通常我们去朋友家吃饭的时候,端上来一盘菜的时候,朋友总会让我们趁热吃,一旦食物凉了,口感就会受影响,所以不少人奉行的饮食原则都是“趁热吃”。

  食物凉了的确不好,口感变差,而且还会损伤肠胃,但是不代表食物就一定要趁热吃,如果常吃比较烫的食物,无疑会增加食道癌患病风险。

  在我们的口腔和食管的表面都有一层黏膜,主要作用就是保护口腔和食管,如果吃烫的食物,那么就会损伤这层黏膜,非常容易引发食管炎,时间长了,就会病变形成食道癌。

  所以在吃东西的时候,不要吃烫的食物,让食物冷却到常温即可;除此之外,喝水也不要喝过烫的水,温水才是最适合人们饮用的水。

  二、少吃剩食

  在中国人的观念中,节俭一直是值得提倡的美好品德,浪费食物是每家每户都讨厌的事情,因为我们自小就经过“粒粒皆辛苦”这句古诗的熏陶,所以不少人喜欢将吃剩下的食物省下来,留着下一顿吃。

  节俭我们当然要大力提倡,这是一种很好的品德,但是在饮食上,这两个字似乎与我们的健康背道而驰。

  不管是什么食物,都是有一定的保质期的,一旦超过这个时间,那么食物内部反而会发生一定的化学反应,加上随着时间的推移,食物内部的营养也会流失严重,也就是说,剩食不仅口感不佳,而且没有什么营养可言,更重要的是,常吃这样的剩食,身体患癌的几率将会大大增加!

  食盐是我们饮食中必不可少的一味调料,但是含盐的食物如果不能当时就吃完,经过加热后,就会转变成为亚硝酸盐,亚硝酸盐进入人体后就会转化成亚硝酸胺。

  所以剩食我们还是少吃、甚至不吃,这样才可以帮助身体防癌。




标签:

钟郁萱

上海锦医堂坐诊

钟郁萱 执业医师,中医内科学专业 简介 :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学硕士研究生,师从首都医科…【详细】

王家琳

上海锦医堂坐诊

王家琳 主任医师 从医多年,擅长治疗中医疑难病、糖尿病、甲状腺疾病、心脑血管病、内分泌代谢病及其…【详细】

郑虹

上海锦医堂坐诊

郑虹 副主任医师 原湖北省中医药大学附属湖北省中医院 简介 :毕业于湖北省中医学院,中共党员。从事…【详细】

鲁安养

上海锦医堂坐诊

鲁安养,从医40多年,副主任中医师,大学本科毕业,杨浦区第四届中医药学会理事。曾在中医药大学教授…【详细】

朱志平

上海锦医堂坐诊

朱志平,1957年出生于中医世家,著名老中医,事中医临床工作多年,毕业安徽中医药大学,自幼从医(首届…【详细】

葛千发

上海锦医堂坐诊

葛千发,出生以中医世家,神经内科、男科老中医,自幼随父习医,父亲与祖父成了启蒙老师,后毕业于江…【详细】

朱良玉

上海锦医堂坐诊

主治医师 原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医生 上海雷允上、童涵春堂名老中医 上海中医药学会委员 海派…【详细】

朱显玉

上海锦医堂坐诊

副主任医师 土家族特色中医专家 出生于中医世家,毕业于湖北省中医学院,拥有多年的中医诊疗经验,曾…【详细】

徐惠娟

上海锦医堂坐诊

中医科主任 60年代毕业于上海中医学院(现上海中医药大学),从事临床工作多年,贯通中西医学,对各种慢…【详细】

徐康才

上海锦医堂坐诊

主治医师 1969年毕业于南京军区医学院临床医疗系,工作于陆军后勤医院任内科军医,1976年转业至原上海陈…【详细】

问:三种原因可能会早泄

答:导读:早泄一词,很打击男人的自信心,大多数男人认为早泄很没面子。其实它还是一种病,危害甚大。 它不...【详情】

问:生活中急性前列腺炎都有什么危害

答: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男性朋友觉得自己患上了前列腺炎,就很没有面子,失去男性那种尊严,其实,大家千...【详情】

问:别把小儿肠胃炎当肠胃感冒

答:小儿肠胃炎通常是由于病毒感染引起的,有时也会携带细菌,该疾病通常在10天左右不药而愈,但由于最初几...【详情】

地址:浦东新区张杨北路583号
健康热线:021-38870653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文章或图片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
医院地址:浦东新区张杨北路583号(文峰广场往南100米) 无假日门诊
乘车路线:地铁六号线五莲路站下;
公交791,799,815,455,405路张杨北路五莲路站下;
公交大桥四线,716,85,981,783路张杨北路博兴路站下。
沪卫(中医)网复审[2014]第10092号